VR电影:肩负着3D未完成的使命

OFweek可穿戴设备网 中字

  对于电影产业来说,VR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画面的冲击,还是全新的观感体验和媒介艺术。时刻身处在电影情节里,这是VR电影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。当你在观看VR电影时,身边的不再是观众,而是电影情节里的人物;脚下不再是影院的地板,而是浩海星海或飞沙黄土;甚至可以自由地探寻周遭环境,自己当一回电影主角。

  目前,国外传统电影制片厂与科技巨头已经纷纷布局,20世纪福克斯、华纳兄弟、派拉蒙、索尼、环球影业和迪士尼“制片六巨头均已推出各自的VR影视成品,Oculus、Google和三星也搭建了自己的VR视频平台,全力以赴VR电影大概只是时间的问题了。

  在国内,VR电影的发展也不曾怠慢。前有贾樟柯、张艺谋两位名导布局VR电影内容制作,后有三部国产VR影像成品入围2017年威尼斯电影节VR电影竞赛单元,还有国美旗下的全球首家专业VR影院在北京开业、万达跨界于美国投建VR电影影院,中国VR电影产业与国外在同一起跑线出发,渐有领跑之势。

入围2017年威尼斯电影节的三部国产VR影视(图片来源:官方宣传海报)

图片来源:国美官微

  VR电影的冷思考

  在资本的簇拥下,“VR元年”的口号被延续了三年,VR电影也因此得到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,这与VR产业发展是一脉相承的。然而,2017年下半年后,VR产业迅速“退烧”,VR电影也进入了冷思考阶段。

  首先是电影内容的转变。VR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是新奇感,但对制片者来说是一种“灾难”。在全景的环境中,影视基本概念“帧”不复存在,导演无法再像以前一样主导情节、叙事抒情。这导致了如今的VR电影更像宣传片或体验影像,观众宁愿自我摸索,也不再去观赏其中故事情节。因此,在高度自由开放的环境下,如何吸引观众走入故事情节,这对VR电影来说至关重要。

  其次是设备方面的限制。俗话说“好马配好鞍”,VR电影仍然面临着价格昂贵的问题,低端硬件体验差,高端硬件消费没条件。所以,在VR成本高这一短板仍未解决之前,VR电影势必只有小部分人能看到,这小部分人要么属于极客,要么是偏二次元的深度用户。综合起来他们最大特征,就是“人民币玩家”,消费得起VR设备,也乐于在影视娱乐上大笔消费。

  最后是拍摄技术的困境。相比传统电影的人海拍摄战术,VR游戏的计算机三维设计,VR电影的制作过程更繁琐、更高消耗。最基本的一点,360°的电影环境内,如何将设备、灯光和工作人员全部隐藏,不出现在镜头里,把有变无,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。

  电影产业一直与科技“并肩前行”,VR电影的未来趋势也不会被改变。预计至少还需要五年时间,VR电影将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。倘若想提前尝鲜,也可以趁这个春节去VR影院体验体验。

声明: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OFweek观点。刊用本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、翻译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侵权投诉

下载OFweek,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

还不是OFweek会员,马上注册
打开app,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>
  • 长按识别二维码
  •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
长按图片进行保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