苹果又日常被曝做AR眼镜,可消费级市场真的准备好了吗?

亿欧网 中字

图片来自“123rf.com.cn”

要说科技界有什么产品最吊人胃口,我一定会坚定的投AR眼镜一票。在科幻电影和小说的各种渲染下,这一产品还没问世就已经拥有了完善的原型图,甚至经常被看做会替代手机的头号选手。可惜这么多年以来,AR技术日益发展,AR眼镜却没能出现一款能够面向消费市场的产品。

产品没出来,但AR眼镜的概念依然炙手可热。像是最近又传出了苹果、PayPal等等企业推出新一代AR眼镜的消息。在这里,我们粗略的把AR眼镜分成两代,从2010年左右开始的谷歌、MagicLeap等为第一代,把未来可能出现的苹果、PayPal等看做第二代。看看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,AR眼镜距离我们的生活究竟还有多远?

第一代AR眼镜:智能硬件失败集锦

在2014、2015年左右的AR+VR热中,很多企业都顺势推出了自己的AR眼镜产品或计划。到今天看来,这些产品和计划几乎都是失败的,其间的差异也是不同的阶段/类型失败,总的来说可以集成一个科技硬件失败锦集。

  • 胎死腹中型失败

这一类企业基本属于连产品原型都没有公布出来,就宣布放手不干。例如最近宣布关闭整个可穿戴部分的Intel。

Intel的AR硬件之路从2013年成立专项机构NDG就已经开始。去年年初Intel宣称进军消费级AR眼镜,开发一款名为Vaunt的产品。实际上在去年九月,Intel就已经叫停了关于AR头盔的研发。今年彻底关停相关部门,很可能是因为经过五年的探索,却连一款能够面向市场的产品都没能推出,彻底磨灭了股东和高层的耐心。

  • 频频跳票型失败

看到跳票两个字,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是MagicLeap了。这家拿了谷歌阿里投资,估值一度达到几十亿美金的创业公司头顶无数光环。然而从2011年至今MagicLeap多次跳票,不光迟迟交不出产品发售时间表,还被扒出当时惊艳的鲸鱼飞跃篮球场宣传物料造假。

最近有消息称MagicLeap已经开始小规模向开发者秘密发放原型机Magic Leap One了,对于推出了无数次PPT的MagicLeap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进步。不过不知道是否有保密协议,至今还没有任何关于这款原型机的消息露出。

  • 市场应用型失败

还有一些产品安然的走过了以上这些过程,可是在面向市场时却失败了。例如2013年就面世的谷歌眼镜,由于功能不够清晰,在消费市场一直没有很好的表现。又比如目前效果最好、形态最成熟的微软HoloLens,价格却高居不下。

严格来说这一类产品算不上“失败”,像谷歌眼镜就在工业、医疗等领域有所应用,HoloLens也在高端市场存有自己的一席之地。只是距离消费市场,还是有些过于遥远了。

寻找技术屏障,AR眼镜为什么难以进入消费市场?

上述这些第一代产品,除了资本、企业政策等不可抗力造成的失败以外,产品技术本身也存有不可逾越的屏障。

最严重的是在显示视域上,很多AR眼镜并非像真的眼镜一样只是一片玻璃片,而是利用摄像头成像,再经过计算处理。

于是在成像能力和算力的限制下,大部分AR眼镜的视域都不大。就连最成功的HoloLens的视角场都只有30°,如上图所示,当使用者佩戴HoloLens时,视角只有黑框中那么大。出现了视野的限制,AR眼镜就很难像科幻电影中那样,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,而只能作为价格高昂、偶尔使用的玩具。

如果避开显示视域问题,则又会出现功能性问题。比如谷歌眼镜就是将技术简单化,抛开让虚拟图像和现实紧密结合的SLAM技术,仅仅把眼镜作为手机的翻版,让用户通过镜片投射的信息上网、发邮件等等,利用光学反射投影原理将文本和数据投影到用户眼球中。

这样一来虽然避免了显示视域等等问题,可眼镜本身也变成了一片枯燥无味的透明屏幕,除了解放双手之外,没能给用户带来任何不同于手机的体验。最终导致这一类AR眼镜产品的功能和手机高度重复,加上续航、发热等等缺点还不如手机的体验好。最终形成只能在B端售卖,难以被C端市场接受的现状。

声明: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,目的在于信息传递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,请联系我们。
侵权投诉

下载OFweek,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

还不是OFweek会员,马上注册
打开app,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>
  • 长按识别二维码
  •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
长按图片进行保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