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谷歌眼镜衰亡看可穿戴设备产业之殇

OFweek可穿戴设备网 中字

  眼镜,无论定位啥功能,它不可能是一个标准的消费电子,因为人的眼睛适应度差别太大了。去影院看3D或者IMAX,若你是近视眼,戴着近视眼镜,然后再戴一个看电影的眼镜,你觉得舒服么,效果好么?那种体验真的不一样。不戴近视眼镜,看不清楚;不戴影院眼镜,就没了视觉效果。面对院线大屏幕,老花眼的感受也差不多。

  而且,不是所有人都习惯、喜欢戴眼镜,它不是个消费品的概念,而是一个健康的概念。那些纯粹追求美观或者拽比的大墨镜,比如王立军那样子的,或者大街上流氓吧唧的那类,他也不是天天戴。

  每个人的眼睛,对于眼镜的适应,都不可能一样。心理的感受度更是如此。眼镜,很大程度上属于健康、安全与心理层面的消费品,根本不是快消,而是属于耐用品,低频消费的产品。

  谷歌们,也包括中国消费电子企业,从一开始就把它当成一个消费电子,出发点就有问题了。大部分消费电子的特征是,追求少样多量,其实就是一个标准化的东西,在软件、硬件上,实现起来,一点问题都没有,但是,拿标准化的东西去满足一个小量多样、健康与心理需求大于消费电子需求的市场,就一下撞墙了。

  其次是价格与方案的缺陷,的确,谷歌眼镜可以配什么近视镜片的。但是,知名半导体业媒体人士孙昌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:“谷歌眼镜,儿子戴了一星期不戴了,眼镜11800,配近视镜片又花了580。今天上学去扔在了家里。。。昨天晚上给我说他拍了很多照片,还用谷歌眼镜打了电话,当然是通过蓝牙连接手机打的电话,他正准备写一报告,我自然十分期待。”

  这样的价格,不是杀人吗?一个眼镜,你想整出一个什么整体解决方案,搞得非常复杂,那不会有什么大的市场。戴过隐形眼镜的知道,其实非常不方便,那小东西,贴啦,洗啦,掉地上找半天还担心消毒不好。若不是因为隐形,有美观,它其实连最后的市场都很难保证。

  如果谷歌不能将它的眼镜产品做到与普通眼镜的功能毫无违和,是没有一点出路的。它不但需要考虑材料、安全、健康、近视、老花等等因素,还要考虑方案的集成度,以及产品的标准化。这个不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所能解决的。

  所以,谷歌眼镜从问世时就注定了它将一“惨败”告终。

  其实,不只是谷歌眼镜,就连苹果Apple Watch这样的智能手表也并未在市场上引起什么轩然大波,可以说,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上的各种产品都成为了“炮灰”,而“杀手级”产品也并未出现。

  从目前国内已经发布的产品看,大多数仍然是通过物理传感器实现简单的计步、计算运动量,甚至推送信息等初级阶段,包括Google Glass也仅仅是重复着智能手机和PC互联网上可以做的事情,所有的数据最终依附于智能手机和PC,穿戴设备仅仅是一个附属品,或者说影子。

声明: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OFweek观点。刊用本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、翻译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侵权投诉

下载OFweek,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

还不是OFweek会员,马上注册
打开app,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>
  • 长按识别二维码
  •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
长按图片进行保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