苹果的旗手地位不再 国产厂商率先突围

OFweek可穿戴设备网 井开元 中字

  “我们一直认为眼镜不是明智之举,人们不会真的愿意戴这种东西。这种设备的侵入性太强。相反,我们始终认为应当把科技放在后台。”数月前,苹果CEO蒂姆?库克在接受《纽约客》的采访时如此表示。随后,他指了指自己手腕上的Apple Watch继续说道:“这东西不讨人厌。它不会在你我之间构成障碍。”

  人与机器之间固有隔阂所催生复杂的交互方式真的能被Apple Watch打破?问题的答案还不得而知。值得注意的是,仅4月10日苹果美国当地的Apple Watch预订订单就轻松过百万,这一超过安卓智能手表全年销售量的数字表明,消费者对Apple Watch的信心并不亚于蒂姆·库克。

  来自RBC的分析师AmitDaryanani的报告中预测,Apple Watch的强劲需求将让苹果这家公司在6月创造300万-500万只设备的销量。另外,他还指出,Apple Watch首年销量约在1500万-2000万之间,其销售额将能够达到苹果全年销售额5%左右。即使是比较悲观的分析师,对于Apple Watch今年内的战绩预测也在千万台左右。

  与消费者的狂热不同,智能手表的业内人士对Apple Watch的态度显得更加谨慎。

  在Apple Watch发布当日,在素有“寨都”之名的深圳,就能够找到只要200元的兄弟版Apple Watch,但是不同于数年前的智能手机时代,这种山寨举动并没有泛滥。

  主流国产厂商在经过前期的试水后,迅速转变了设计语言,不再盲从苹果的设计思路。从“全智能”手表转向“轻智能、重外观”。果壳电子在第一款智能手表Geak Watch中完全复制了智能手机的功能,而500天之后的Geak Watch?II率先使用了圆形表盘,设计语言更加贴近普通的机械手表。

  与之类似的还有Huawei Watch,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:“科技产品要从消费者的情感诉求出发,譬如对传统的尊重。华为认为,智能手表必须回归‘手表即手表’的需求原点。”而映趣科技的inWatch Pi和inWatch Fusion所采用的去屏幕化思路显然要更进一步,让智能融入经典产品这种智能化思路有了更深入的诠释。

  对此,映趣科技联合创始人COO 罗映波认为:“其实用户对功能的关心程度是放在第二位的。再强大的功能设备,如果用户不愿佩戴的话,所有的功能设定都是虚的。当前首先要解决用户愿不愿意戴的问题。”

  一直以来,在消费电子领域,众多跨国品牌占据着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。细心的人会发现,在“苹果”产品的背后,印了这样一行英文——“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”。翻译过来就是“加利福尼亚苹果公司设计,中国组装”。

  而国产品牌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,往往只能跟在后面摇旗呐喊。但是在新一轮可穿戴热潮中,这种尴尬的局面开始有所变化,国内的硬件厂商正在试图从困境中突围。

  罗映波告诉OFweek可穿戴设备网编辑:“对于一些可以大规模量产的产品,其实国内的供应商并不弱,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国外。比如说蓝宝石玻璃,表带硅胶的加工以及一些传感器。”

  同时,罗映波认为,深圳在经过了多年发展,电子类产品的产业链布局已经十分完善,任何种类的元器件在深圳基本都可以找到。这种情况对于很多中小型创业公司很有帮助。

  可以看到,产业链上游的本土化给了国产厂商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。如果说20年前,我们还在为“世界工厂”、“Made in China”的名头沾沾自喜,那么现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,科技力量的不断提升,“Design in China”将显得更加重要。而主流可穿戴厂商对自己设计理念的坚持也预示着未来越来越多“中国设计”的产品将不断涌现并享誉国际。

声明: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OFweek观点。刊用本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、翻译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侵权投诉

下载OFweek,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

还不是OFweek会员,马上注册
打开app,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>
  • 长按识别二维码
  •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
长按图片进行保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