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可穿戴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

OFweek可穿戴设备网 中字

    继智能手机之后,可穿戴设备成为智能硬件的“新宠”。2015年可穿戴设备风头强劲,Apple Watch等新品的发布、Fitbit成功上市和全球出货量猛增为其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。2016年,国内可穿戴市场又该何去何从?如何才能保持创新的动力和活力?

  由OFweek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和NEPCON China联合主办的“OFweek 2016中国智能硬件产业大会”巡回活动4月26日在上海成功召开。会上,OFweek行业研究高级分析师李臣做了“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”的主题演讲,深入分析了可穿戴行业的现状,直击行业痛点,并阐述了可穿戴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
  看数据 可穿戴设备“钱”景广阔

  基于持续不断的行业数据监测,李臣表示,在2014年以前,可穿戴市场处于探索初期,产品规模比较有限,消费者需求还未被完全挖掘。进入2015年,由苹果手表和小米手环掀起的智能穿戴风潮,可谓引爆了可穿戴市场,可穿戴产品渐渐被人们所了解,行业进入启动期。可穿戴市场规模继续扩大,健康数据检测类产品发展成熟,市场加快细分。他指出,随着可穿戴产品认可度的提高,行业盈利模式将更加成熟,五年后,产业格局稳定,可穿戴巨头企业将出现,行业门槛提高,后来者很难再闯入。

  市场发展迅速,哪些品牌受益呢?作为目前为止唯一一家可穿戴上市公司,美国可穿戴设备先驱Fitbit 2014年的市场份额高达37.8%,而这一数据在2015年下降了10%。更多的后起之秀涌入可穿戴行业,一支小米手环让小米超过苹果公司跃居全球可穿戴市场第二。其他品牌方面,苹果公司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占到14.9%,佳明4.2%,三星4%,其他品牌分割余下市场的34.2%。

  统计数据显示,2015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7810万台,比2014年的2880万台增长了171.8%。李臣预测,2016年,全球可穿戴市场同比增长40.8%,出货量将达到11000万台。中国市场增速依旧高于全球平均水平,同比增长将达71%,2016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。

  看痛点 可穿戴面对诸多挑战

  尽管可穿戴设备“钱”景广阔,但其发展依旧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。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被诟病如鸡肋一般,用户不愿意长期佩戴。功能单一、同质化、界面不友好、连接、续航等问题困扰着可穿戴设备。

  目前来说,可穿戴设备还仅仅是手机的依附,数据呈现和处理需要依托手机,可穿戴设备的真正独立尚需时日。李臣指出,智能手表等最令用户吐糟的莫过于续航,很多设备难以做到24小时实时监控,而精准的健康数据需要持续不断的监测。数据安全、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目前还没有受到重视,前阶段爆出的儿童智能手表定位数据泄露问题就是一个实例。

声明: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OFweek观点。刊用本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、翻译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侵权投诉

下载OFweek,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

还不是OFweek会员,马上注册
打开app,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>
  • 长按识别二维码
  •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
长按图片进行保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