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可穿戴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

OFweek可穿戴设备网 中字

  李臣强调,就整个可穿戴行业来看,商业模式还未明晰,关键技术亟待突破,产品应用服务亟需强化,产业标准难以统一,产业链整合能力薄弱。诸多痛点,需要可穿戴企业去冲破。

  看未来 透视可穿戴未来发展方向

  针对当前产业这些挑战,李臣认为大数据技术、传感器技术、电池技术、产品形态、交互技术、操作系统等将是未来的六大发展方向。

  发言中,李臣首先强调了数据对可穿戴服务的重要性。企业采集的数据越来越多,结合大数据管理与整合能力, 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线下服务将是下阶段发展的一大方向。传感器是智能手表/手环数据采集的触手,数据采集必须精准,数据价值才大,才能增强用户的依赖感。电池技术的发展将大大提高智能手表/手环的续航时间,用户体验将会得到大幅提升。

  产品形态上,用户对智能手表/手环作为随身配饰的产品,用户对其还有时尚的需求,未来智能腕带领域需逐步往时尚品,甚至奢侈品等方向拓展。语音交互、体感交互、眼球追踪等技术应用到智能手表/手环中,从而削弱对智能手机的依赖,彻底解放双手。操作系统生态扩充性和扩展性的增强,将使更多的硬件、软件、内容接入到平台,产生巨大的聚合效应。

  从1974年汉米尔顿推出Pulsar计算器手表开始,智能穿戴经历了互联网时代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,现在是物联网时代。可用预见,可穿戴设备将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中心,控制一切的枢纽,未来甚至发展到人机合一的状态。

  VR(虚拟现实)的“火”,从年前烧到现在,越来越旺,不仅有资本融入,巨头也开始布局。作为可穿戴设备的延伸领域,李臣从VR/AR行业发展历程、VR产品形态、VR/AR产品应用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了虚拟现实产业。对国内外VR/AR行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对比,探究了硬件、系统、平台、开发工具、应用以及内容等对VR发展的挑战。

 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可穿戴行业已步入下一个发展阶段,尽管面临一些技术难题,但“钱”景广阔,未来将呈现智能手机市场规模。可穿戴领域的爆发需要国内外企业不断开拓新领域,深耕细分市场,持续改善用户体验。

声明: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OFweek观点。刊用本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、翻译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侵权投诉

下载OFweek,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

还不是OFweek会员,马上注册
打开app,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>
  • 长按识别二维码
  •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
长按图片进行保存